滕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墨子中学

>学校首页>课程方案>方案执行情况>内容详情

二0一八年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题分析

发布时间: 2018-11-18 21:37 发布单位: 滕州市墨子中学 浏览量: 1229 【公开】

0一八年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题分析

                          滕州市墨子中学   冯斌       2018.11

本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期中考试试题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和山东人民出版社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以传递正能量,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为主题,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的考查,突出德育立意和能力立意的统一,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命题思路、试题难度和考点分布符合枣庄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的要求,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原则,对于指导九年级新授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期中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16小题,采用答题卡形式;第II卷为笔答题,采用答题纸的形式。本次考试的范围为九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的内容,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难易适度,能真实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1.考查主干知识,注重落实基础

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如第171)题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考查为什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8题通过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系列重要讲话,考查中华文化,第19题通过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考查网络。第20题通过主题实践活动综合考查改革。期中考试重在引导学生落实基本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指导课堂教学。

2.创设各种情境,呈现方式多元

试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单项选择题”“价值判断”、“情境分析”和“探究实践”四大题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通过结合情境材料、漫画、图表等进行设问,设问有一定的层次性,如第18题第1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列举3项中华文化的瑰宝”有一定的开放性,第2问考查为什么弘扬中华文化,第3问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第20题第1问“请你将上面的思想补充完整”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2问“请你谈谈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和认识。”第3问“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设问具有多远、开放,但是指向性很明确。通过情境的开放性设问着重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

3凸显热点话题  提升政治认同

无论是选择命题材料,还是设计各类的题型,都能够与时代发展趋势相契合,反映社会热点和本地发展的实际,旨在引导学生关心、关注国家和当地实际的热点话题同时,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如党的十九大报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宁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金门供水、雅加达亚运会、习近平考查辽宁忠旺集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等。试题的设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考查了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注度,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面向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引导学生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青春,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激发家国情怀,凸显了学科的时代特征。能更好地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联系课本知识点。

4立意贴近生活,增强参与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离学生、离生活近的生活现象切入,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试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提出理解、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要求,增强考查的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和亲切感,为促进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奠定良好基础。如第10题“为认真贯彻落实规划要求,我们应该”考查学生如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5“要想让共享单车在我市行稳致远,我们应该”考查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第18“我们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考查弘扬中华文化;第19 “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合理利用网络?”考查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第20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考查学生对待改革的态度等。

5.凸显育人功能,激发人文情怀

试题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通过选取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凸显生命教育,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考试中也能接受熏陶和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的考查,更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考查,也是对学生道德、理想、信念的一次再教育,使考试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如第8“下列属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有”引导学生辩证认识中华文化;16题材料的选取注重教育学生学会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去救助他人;第172)“观察右边漫画,判断分析该游客在国外候机厅的脱鞋行为。”引导学生文明参与公共生活。

二、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

1.选择题失分较多。学生对于材料所能考查的知识点不明确,不能正确分析材料所蕴含的信息,还有学生对基本知识点掌握不扎实,对于表述错误的选项不能进行排除。

选择题第4567913题失分严重。其中第4题为党的十九内容,考查新时代、新矛盾,第5题考查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重要性;第6题通过图表考查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但是学生对于共同富裕没有认真审题,没有排除同步富裕。第7题对于人大制度的认识学生还是容易混淆,选项中是人大制度是根本保障学生没有排除;第9题材料体现的国家的重要性,祖国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体现的个人的重要性,学生没有排除;第13题读者云图书馆体现的是网络是获得信息重要途径,有学生理解失误

2.价值判断题总体出现失分较多的现象,这也是历次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的一大顽疾。主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价值判断题的解题思路,部分学生只判断不分析,甚至有学生出现判断失误的现象。17.2)有学生重点回答了国家荣誉和利益。

3.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第17(1)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8题考查中华文化,19题考查网络,20题考查改革开放,考查的都是课本基本主干知识,但是仍有不少学生失分,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对基本主干知识点掌握不扎实。

4.情境分析和探究实践题中开放性强的送分题,如第18题第1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列举3项中华文化的瑰宝”;第19题第2问“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合理利用网络?”等都是开放性强的送分题,但是学生对于开放性题目存在恐惧心理,思维打不开,不知道如何下笔答题。这说明学生此类题型的解答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本次考试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要务必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知识点是考试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无论再“难”或再“活”的题目,都是基础知识的演绎和迁移,综合性也是在基础性之上的综合,所以要高度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2.要着力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

在阅卷时,老师们都非常痛惜考生由于答题不规范而导致的失分。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不能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逻辑,没有按照题目的要求去答题。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要加大力度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应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善于及时捕捉国内外重大时政信息和关注热点问题,如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台湾问题、最高科技奖、感动中国人物等热点,将时政热点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把时政教育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和补充。精心选取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力求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主办单位: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鲁ICP备05024170号-1
技术运营支持: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166-112     服务邮箱:service@asred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632-5501722     举报邮箱:tzdjz@163.com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