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八年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题分析
滕州市墨子中学 冯斌 2018.11
本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期中考试试题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和山东人民出版社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以传递正能量,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为主题,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的考查,突出德育立意和能力立意的统一,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命题思路、试题难度和考点分布符合枣庄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的要求,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原则,对于指导九年级新授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期中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16小题,采用答题卡形式;第II卷为笔答题,采用答题纸的形式。本次考试的范围为九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的内容,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难易适度,能真实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1.考查主干知识,注重落实基础
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如第17(1)题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考查为什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8题通过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系列重要讲话,考查中华文化,第19题通过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考查网络。第20题通过主题实践活动综合考查改革。期中考试重在引导学生落实基本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指导课堂教学。
2.创设各种情境,呈现方式多元
试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单项选择题”“价值判断”、“情境分析”和“探究实践”四大题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通过结合情境材料、漫画、图表等进行设问,设问有一定的层次性,如第18题第1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列举3项中华文化的‘瑰宝’”有一定的开放性,第2问考查为什么弘扬中华文化,第3问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第20题第1问“请你将上面的思想补充完整”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2问“请你谈谈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和认识。”第3问“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设问具有多远、开放,但是指向性很明确。通过情境的开放性设问着重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
3.凸显热点话题 提升政治认同
无论是选择命题材料,还是设计各类的题型,都能够与时代发展趋势相契合,反映社会热点和本地发展的实际,旨在引导学生关心、关注国家和当地实际的热点话题同时,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如党的十九大报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宁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金门供水、雅加达亚运会、习近平考查辽宁忠旺集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等。试题的设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考查了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注度,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面向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引导学生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青春,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激发家国情怀,凸显了学科的时代特征。能更好地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联系课本知识点。
4.立意贴近生活,增强参与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离学生、离生活近的生活现象切入,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试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提出理解、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要求,增强考查的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和亲切感,为促进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奠定良好基础。如第10题“为认真贯彻落实规划要求,我们应该”考查学生如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5题“要想让共享单车在我市行稳致远,我们应该”考查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第18题“我们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考查弘扬中华文化;第19题 “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合理利用网络?”考查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第20题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考查学生对待改革的态度等。
5.凸显育人功能,激发人文情怀
试题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通过选取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凸显生命教育,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考试中也能接受熏陶和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的考查,更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考查,也是对学生道德、理想、信念的一次再教育,使考试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如第8题“下列属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有”引导学生辩证认识中华文化;第16题材料的选取注重教育学生学会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去救助他人;第17(2)“观察右边漫画,判断分析该游客在国外候机厅的脱鞋行为。”引导学生文明参与公共生活。
二、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
1.选择题失分较多。学生对于材料所能考查的知识点不明确,不能正确分析材料所蕴含的信息,还有学生对基本知识点掌握不扎实,对于表述错误的选项不能进行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