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日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披露,截至2009年6月,我国青少年网民已达到1.57亿,目前这一人群在总体网民中占比51.8%,半年增幅5%。与此同时,报告首次提示互联网的“反作用”。在3.38亿网民中,六分之一的人倾向于上网成瘾,而这些成瘾倾向的以青少年居多。同时,手机网民年龄呈现偏低分布,与整体网民相比,手机上网更多地吸引了年轻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使用。
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普及,相当一部分特别是那些学习不怎么用心的初中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和家庭电脑,他们上课的时候会用手机挂QQ,甚至收、发短信,使带课老师和我都非常头疼。
这学期我班的学生发现我在值夜班时用QQ聊天,就要求加我为好友。我没同意,但是他们还是偷偷记下了我的QQ号。过了一段时间,我班的马某因严重违纪被派出所带走后,被迫转学去其他学校。一次我上QQ时,有个号码反复加我为好友,原来是马某,我开始还担心他对我和学校有成见,会恨我,所以就不断安慰他,没想到他在QQ里说,他非常想念我,并怀念我们的班级,还对我说了许多他对转学的认识,我忽然发现原来很难沟通的他,那天却和我聊了很久,他也告诉了我许多班级中的小团体内幕,对我做学生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有了这次经历,我意识到原来学生喜欢用QQ和老师交流,因为他们认为在网络中我们是平等的。这让我想到,何不把我的QQ号、电子信箱还有博客地址向全班学生公布呢?在一次主题班会时,我特意向全班同学公布了我QQ号、电子信箱还有博客地址,也告诉同学们希望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帮我踩踩点。没想到,晚上我QQ上的小喇叭就不断地闪,很多学生都请求加我为好友,一段时间后,我的QQ上已经有近50个学生,有些还是我不当他们班主任的学生。在QQ上我和学生可以开心的聊天,因为在QQ上我不是班主任的角色,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去和他们聊天。我们谈班里、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谈生活,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引导他们合理地利用网络;我们谈理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特别是快中考的这段时间里,进行心理辅导……我感到,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正在慢慢缩小。
中考结束后,我就更忙了,一上QQ就有很多学生找我聊天,我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是他们帮我建立了QQ群——“2006级的朋友”。这样,我们就象面对面地进行聊天和讨论,我也明白了“教学相长”,很多学生对QQ和博客的熟练程度令我惊喜,他们对我的博客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使我的博客内容更加丰富。为此,我在博客日志里,专门建立了“写给学生”的栏目,把我想给他们说的话写出来。现在虽然学生毕业了,但是在QQ上,我们还保持着联系。
运用QQ与学生沟通,变传统的“灌输”为“吸引”、“渗入”,适应了青少年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增强,既寓教于乐,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以往的思想教育由于过于严肃的“面孔”,往往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而苦口婆心的说教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QQ沟通,既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又有着相对的真实性;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又便于进行德育教育。QQ架起我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