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中学复习课教学“五环节”模式
(试行稿)
一、模式提出
复习课是学科教学中重要的一种课型,它是对已学内容的回顾、应用,是对知识更高层次的概括、系统化。通过复习,以达到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熟练技能,提炼方法及学科思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从目前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状况看,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着一种错觉,简单地认为复习就是为了考试,复习课就简单上成了知识点的背诵课、“押宝题”的习题课和“经典题”的讲评课。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五环节”复习课模式。
二、基本环节
1.知识梳理。(约10分钟)
本环节的中心任务是通过自主学习,进行知识梳理、系统和巩固基础知识。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是在同学们已经学习过的基础上的回顾总结、提高。本环节要求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讲义等形式明确以下内容:一是复习目标,然后是引领同学们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让他们明确记住了多少、遗忘了多少,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巩固;二是复习内容,让同学们自主整理、识记相关知识;三是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整理有关知识并形成知识树,以便进行展示、交流。
2.诊断巩固。(约15分钟)
本环节的中心任务是通过练习检测提升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强化他们对知识点地掌握,加深理解,基础性知识可以进一步限时巩固。首先根据所归纳的知识点,由老师或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份检测题目,并拟好答案,然后让学习之间互测互评。此时,老师可深入小组了解情况,进行精讲点拔,个别辅导,在练习中同学们自己或互评中能够解决的问题,老师不再一一拿到课堂上“过关”,课堂上只解决那些同学们真正解决不了的问题。
3.交流提高。(约5分钟)
本环节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合作交流整合、系统基础知识。要求同学们把整理的知识在学习小组内或全班进行交流展示,一是把相关知识点连接起来,二是把各个知识点进一步理解、记忆。让同学们把展示与讲解融为一体,对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增强复习效果。知识整合归类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新授课的目的是将知识点深化细化,逐个把握单一知识的内涵,一般很少同后续知识发生关联,而复习课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这就是知识点的整合归类。同学们通过相关知识的整理交流,使之头脑中所拥有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理出知识的序列,明确训练的重点,既掌握有关知识,又学会怎样进行复习,提高自学能力。通过小组内、小组间解决复习内容中的难点、易错易混点等。
4.拓展提升。(约10分钟)
本环节可以看作是复习的进一步延伸,老师要精选相关的拓展练习,并分层要求,让学生练习巩固,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变成相应的能力,同时基础好的同学也可就此得到挑战的快乐和收获。
5.反思升华。(约5分钟)
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师生共同的总结让学生在复习方法、知识规律、思维方法、学科思想等方面有所提升,同时通过再回顾使同学们既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同学们自主复习的能力。首先,教师引导同学们对这节复习课作回顾,看复习目标是否落实,找出不足,并予以再温习再巩固;其次对相关知识的复习所运用的方法、知识规律、学科思想等化分散为集中,变零乱为整体,提高他们的举一反三能力;最后,对同学们在自主复习过程的表现作充分的肯定,让每一位同学都尝试到自主复习的乐趣。
三、注意问题
1.每节课可以整体把45分钟划分为5个环节,也可以依据复习内容划分成多个“五环节”,本模式的5个环节是依据复习内容确立的。因而各环节可依据复习内容、学生实情由师生自主整合,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也可适当灵活调整,且不可不顾实情地依葫芦画瓢。
2.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充分,教师的作用限于引领,要尽可能地少讲,必须讲解的也要充分发挥优秀同学的作用,让他们代替老师讲述。
3.目标和检测题目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要切实体现出学生的层次性。
4.建议复习课尽可能印制复习导学讲义,以利提高效率,同时希望学生养成保存复习讲义的良好习惯,便于学生课后的再复习、再巩固。
5.建议每节复习课都要制作PPT,特别是复习目标、知识体系(树)、练习检测题目、经典题目的解题过程、可能用到的基本图表音视频等。
6.复习什么内容运用何种复习策略要精心考虑、精心选择,侧重点可能偏重于基础知识的识记,也可能偏重于方法的训练,总体目标是既要让学生对学过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又要启发学生有新的发现和体会,正如古人说的“温故知新”一样,确保复习课的高质高效。
7.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更能符合学科实际的复习课的学科模式。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