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墨子中学

>学校首页>学校基本情况>机构职能>内容详情

没有“底线”,何谈“明天”

发布时间: 2024-12-04 12:36 发布单位: 滕州市墨子中学 浏览量: 232 【公开】

没有“底线”,何谈“明天”

山栀子图片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发布“守住教育的底线”联合倡议书。“七条教育底线”引起热议。

有人不解,何以教育人都懂的“底线”还需要如此隆重“倡议”?有人质疑,底线频频失守,监管何以如此乏力?有人评论,教育底线失守,是内卷与外压的双重力量“挤压”的恶果。比起行动倡议,“七条教育底线”更具有反思警醒的意义。
这份通过广泛调研确定的“七条教育底线”,每一条都可谓“一针见血”。有人说这是教育人“自曝家丑”,我却视之为教育人的“头脑清醒”和教育信仰。
教育不能无底线,这是一种基本的教育信仰。但现状是,无数学校和教师,正在做着“无底线的教育”。且看“教育底线”前三条,直指育人原则:“健康第一——不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追求教学质量”“有教无类——不以拔尖的名义掐尖”“一视同仁——不以分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试问当下,有几所学校有多少教师做到了?越是人们心目中的强校、名校,越是衷爱时间战术、到处“掐尖”、排名分等。再看后三条,直指育人方式:“师生平等——不居高临下对待学生”“滋养成全——不打击,多点赞,让孩子永抱希望”“终身学习——不用灌输的方式,教今天的孩子去面对明天的世界”。反思现状,漂亮的口号何时成为可以看见的现实?每一点点的改变都何其艰难。无底线的教育下,虽有成绩斐然和成果无数,但也还有无数的“受伤者”和“牺牲品”。
教育要守底线,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底盘”,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根基”。底盘不稳,教育何谈行稳致远;根基不牢,生命何以应对时代变革?“七条教育底线”不仅关乎教育公平,也关乎育人质量。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既要完成教育的“公平、均衡、可及、优质”等基本目标,更要实现教育的“育人为本,素养立意”根本价值。
生态影响生命。“七条教育底线”要改变的是教育的生态,要坚守的是教育的常识。教育何以成全生命、使人幸福?观念上走出“功利”,立场上尊重“人性”,机制上突破“蕃篱”,行动上遵循“规律”,方式上寻求“创新”,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面对“教育焦虑”的社会环境,教育自身克服“内卷”,自觉坚守“底线”,比之行政监管的力量来得更切实际。只有从一个个教师教育观和一所所学校育人空间的改变开始,才能真正让教育走向“森林”模样。



主办单位: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鲁ICP备05024170号-1
技术运营支持: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166-112     服务邮箱:service@asred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632-5501722     举报邮箱:tzdjz@163.com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